孩子常說「不會畫」的6個原因,家長該如何破解?

孩子常說「不會畫」的原因,往往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。 當孩子說出這句話時,背後其實藏著許多未曾被看見的不安與猶豫。除了大人的示範、自信心不足、曾經被批評過和觀察力不夠,還有一些細微但重要的原因值得我們去理解。本文將深入解析6個常見原因,幫助家長找到正確的引導方式,讓孩子重新愛上畫畫。


1. 大人示範過多,剝奪了探索的勇氣

問題原因:
當我們總是急著告訴孩子「這樣畫才好看」時,反而剝奪了他們自由探索的勇氣。示範過多讓孩子無法發揮創意,甚至害怕畫錯。
破解方法:
比起示範該怎麼畫,孩子更需要的是一個可以隨心所欲揮灑的空間。家長可以嘗試問:「這裡好有趣,你在想什麼呢?」用好奇的角度鼓勵孩子自由發揮。


2. 自信心不足,無心的評價最傷人

問題原因:
孩子的自信心,往往是被「畫得不像」或「沒有畫好」這些無心的評價一點點消磨掉的。當他們覺得自己畫得不好,就更容易說出「我不會畫」。
破解方法:
適時的肯定,例如「我看到你用了好多不一樣的顏色,真有趣!」,會比單純的「你好棒」更有力量,因為那代表我們真的看見了他的努力。


3. 曾經被批評過,敏感心靈難以修復

問題原因:
孩子的心很敏感,有時一句「這個怎麼亂七八糟的」就足以讓他們決定再也不想畫了。
破解方法:
試著用同理心去理解孩子的創作,例如:「我看到這裡有好多線條,你在想什麼呢?」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,而不是被要求。


4. 觀察力不夠,無從下手的焦慮

問題原因:
孩子不是不會畫,而是還沒學會「看」。當他們的觀察力不足,就容易對畫筆產生無從下手的焦慮。
破解方法:
與其要求畫得像,不如帶他們多看看生活中的細節,例如葉子的脈絡、貓咪的姿勢。讓眼睛和心靈都豐富起來,畫畫自然就不再那麼難。


5. 完美主義的困擾,讓畫畫變成壓力

問題原因:
有些孩子追求完美,畫了一點不滿意就擦掉重來,結果反而更挫敗。
破解方法:
與其說「沒關係,重畫就好」,不如告訴他:「沒有一幅畫是一次完成的,每一筆都是一個故事。」讓孩子明白,畫畫的價值不在於完美,而在於每一次嘗試的勇氣。


6. 選擇過多的焦慮,讓人不知所措

問題原因:
當桌上擺滿了各種顏色與畫具,反而讓孩子不知從何開始。
破解方法:
不妨試著減少選擇,給他們一支筆、幾種簡單的顏色,讓創作回到最單純的快樂。簡單的工具,反而能激發更多創意。


結語:畫畫的重點不在好不好,而是快不快樂

孩子不是真的不會畫,而是害怕畫得不好。當我們願意放下「標準答案」,陪他們一起享受過程,他們才會慢慢找回對畫畫的信心與熱愛。
因為畫畫的重點,從來不是畫得好不好,而是孩子有沒有從中找到快樂,感受到被理解。

發佈留言